[实务/流程] 本贴终止 专利实务经验集

2006-5-7 21:35
331830687
graceself  注册会员 | 2010-1-21 22:07:08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我是做流程的,之前给主管做助理,一个案子是这样:

收到一通的时候,授权前景就很不理想。申请人国内的个人客户,就这么一篇专利申请,很希望能够跟审查员争取一下。于是给争取了一下到了二通。二通时候审查员发现了新的对比文件,确实和本发明的技术点很像,于是代理人想劝说申请人放弃不答。
但是申请人坚持要再找找有没有不同点,或者审查员是否有理解偏差。二通交上去之后很久没有消息。

过了差不多一年,审查员发了驳回。提复审快到期的时候,申请人电话中说不答了。但是迟迟不愿发书面的放弃复审的指示。

主管说,电话指示就可以了,他们关系很好就不用书面指示。但是我觉得不妥当,就坚持催促申请人给一个邮件明确指示,再结案。

后来公司出现了类似的事情,申请人就不承认其口头确认的事情。

其实书面指示就能免去很多麻烦,尤其是在很关键的时刻。
专利申请文件也是一份法律文件,所以有时候还是谨慎,考虑全面比较好。
广告位说明
dm6260607  新手上路 | 2010-1-21 19:40:55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收藏了,
广告位说明
高爹7136  注册会员 | 2010-1-18 19:11:35

专利实务经验之谈

通信领域权利要求的撰写讨论

    本实例发明点在于:对接收机接收到的扩频信号提供信噪比估计的方法。

独立权利要求1:一种对接收机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信噪比估计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包括以下步骤:
1)将所述扩频信号与预先设定的本地参考信号相乘,得出序列x;
2)对序列x求均值平方值,得出信号功率的估计值p1;
3)对序列x求均值平方值的方差,并作一阶递归处理,得出噪声功率的估计值p2;和
4)利用信号功率的估计值p1和噪声功率的估计值p2,得出扩频信号的信噪比的估计值。

2.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所述步骤4)包括:
将信号功率的估计值减去噪声功率的估计值,得到有用信号的功率;及
把有用信号的功率除以噪声功率的估计值,得到所述扩频信号的信噪比的估计值。

个人经验总结:
       1、这个案子适合包括两个独立权项,分别是方法和设备。在写法上,尽量在语言表述上避免使人理解为纯数学方法,专利有时候是语言的游戏,这个案子是很典型的软件上的改进,大多数通信的案子都是这样的。
2、先写方法,再写设备,但是设备一定是以方法为基础的,可以不必考虑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元件问题,因为软件和硬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图灵曾提出过著名的有限自动机理论,用普适图灵机的数学概念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,其中就有论断:任何有限自动机既可以用软件实现,也可以用硬件实现。如果理解不了,可以想象一下计算机,实际上计算机就是一台普适图灵机,它运行word时就是文字处理机,运行ie时就是网络浏览机,因此说计算机是由五大部件构建而成的普适机器,任何一个软件都有一台与其对应的机器。我个人认为,软件获得专利保护和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。因此,你完全可以把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表述为硬件。例如本案中,可以在设备中写,包括一相乘单元,用于将所述扩频信号与预先设定的本地参考信号相乘。用“单元”这个中性词比部件好。
3、方法属于动态,设备属于静态,在写这两个独立权项时要注意这一点。

       总之,通讯领域的案子,目前国内一般都是参照美国的写法,可以去国知局的网站查一下美国的通讯大公司的写法,独立权项中设备其实就是软件中的各个程序块,但是一定都要冠以单元或装置,就是“某某功能的单元”...,然后方法嘛,其实就是把算法的流程步骤化,写的时候可以先化结构框图和流程图,这样思路清楚些。
       因此,专利文件的撰写,是在不断的实务撰写和讨论,不断学习中提高,发此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不信命的专代  中级会员 | 2010-1-16 01:47:33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说说我的吧,代理了一件神经网络案件,当时技术方案中既有设计方法也有程序(现在才知道的),可审查员说只有程序,申请人不懂,问他也说是程序,所以被驳回了,现在想不该放弃,技术方案中的设计方法就不是程序,只怪自己技术不精
ei_sky  新手上路 | 2010-1-15 08:38:15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也谈不上经验了,写些自己走过的弯路了...
在将英文案改写的时候,刚开始是一味翻译了
没有注意到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对应的部分,例如有没有支持,有没权利要求遗漏保护的内容,
后来学习去对应发现实质性缺失。
另外,权利要求的撰写时,有些是由于各地法规不一样,某些权利要求在中国是不属于可申请范围,eg软件
并且,可以尝试利用撰写技巧来减少权利要求项数,以减少申请费用
cici048  新手上路 | 2010-1-15 01:50:07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我觉得令我最头疼的是如何确定独权的保护范围,因为拿到的交底材料经常就只有具体的实施方案,或者较窄的范围。最开始写申请的时候,我只是将交底材料各部分前面加上“发明内容”等标题,然后把技术方案部分写入权利要求,几乎没做任何修改。结果被批评的一塌糊涂,现在觉得这样写出的独权,保护范围太窄了,很容易避开,现在一般做出上位概括,然后再写几个从权,尽可能扩大保护范围。
haitheway  注册会员 | 2010-1-15 00:44:40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刚开始做专利的时候,什么都不懂,也不知道看什么资料。领导派给一个专利让我写。当时连专利法都不了解,在网上下载了一件专利,比葫芦画瓢。样子虽像,但是错误百出。印象最深的就是引用前述特征的时候,比如权1是一种电饭煲,权2就成了根据权1所述的电饭煲内胆…。最后公司请老师培训的时候,我写的专利作为一件很好的反面教材被做成ppt讲给大家,何为常规错误,如何正确撰写专利。虽然有点糗,但是确实印象很深,那次讲的东西非常深刻的全记住了。所以说,新人不要害怕犯错,但是知错一定要改才能进步。如果你碰巧有一个好师傅教你,要珍惜把握好这种学习机会。
wenyongming  注册会员 | 2010-1-14 22:56:24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对于新手来说,我想最应该建立的,首先应该是撰写的方法,而不是技巧。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,对于一件发明,首先应该弄清楚发明最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,附带解决的技术问题,可以通过对技术交底书的研究及与发明人沟通确定。然后在技术方案中寻找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应的技术特征,考虑是否可以上位概括,适当完善后形成独权。再寻找附带解决的技术问题对应的技术特征,形成从权。从权还可以对上位概括的技术特征所作的进一步限定。具体实施方式最好对每个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都有实施例支持,这样在独权没有创造性的情况下,将从权合并到独权中时,能够得到说明书支持。对上位概括的技术特征,最好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的支持。
山泉  注册会员 | 2010-1-12 23:32:29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tanjie wrote:
我再说一个实务方面听到的故事,

一家涉外代理公司的某位经理,给合作的日本专利公司写了一封EMAIL,主要意思是:“合作多年,非常感谢,只是不知道为何今年提供的案量减少了,希望以后增加案子,共同开拓发展”之类的话,结果对方代理公司收到EMAIL后勃然大怒,多年的合作关系就此终止。

公司总经理赶紧到日本灭火,结果对方拿出该EMAIL,然后列出自己提供给该涉外代理公司每年多少个案子,和中方代理公司提供给日方多少个案子,两者自然没办法比较。日方的意思,你每年才提供几个案子过来,还好意思来指责我提供的案子少了。

体会:

这就是一个由于对外联系不慎重造成的公司重大损失的例子,其实涉外公司的原意是好的,如果先说自己的不足,比如说一些,是否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,才造成案量减少,在语句上多多慎重,避免造成误会,尤其注意用外语表达时造成的歧义,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件事情。

引以为戒吧。
我很虔诚的看了前面的一篇一篇实务,看到楼主这个帖才发现“专利实务”不仅是“撰写实务”呵呵~客户关系、企业管理、政府管理部门沟通、诉讼什么的...林林总总呐!下面是我在专利工作中印象深刻的两件事。

1. 公司外部的
早年有个美国申请案是由著名的五大之一代理所做的,当年负责企业专利的人员已经离职,发OA时该所联系人与我联系,说这个OA他认为已经没有答复的必要,即使答了也无法授权。当时我刚入行,我和公司都不接受这样的说法,强烈要求他给出一个答复方案。最终,他和发明人电话沟通了几次,还是坚持没法答。再后来,我老板带着我去北京到所里要求他老板为我们的案子更换代理人。当然他老板很不乐意,说代理费已经分配了,新接手的人要免费做工作,很为难,云云。拗不过我们,还是换人了。之后,案子很顺利,如期答复了OA,按时授权了。从此后,我再没有听代理人说过,这个案子没法写、没法答。现在的代理人也很智慧:写了答了没授权,那是审查员的问题;没写没答是要被客户扫地出门的!

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往事,也还觉得当时我和那个代理人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很极端。总算是把问题解决了。往好处想,那个代理人也许想保留较宽的保护范围,可是对于客户来说,交了专利申请、代理人,你再告诉他专利没法授权肯定是不行的。可是,让客户得到一个较小保护范围的专利,却很少受到苛责。

2. 公司内部的
成立知识产权部之后,前后淘换了几次人,才有幸招聘到一个有专利工作经验、没有资格证的员工,很快工作就上手了。一年后,该人调往其他部门工作,继任者毫无工作经验需要我从头带起。这才发现前任的档案工作做得很糟,即使该人自己仍然在岗,明年、后年也会因为档案不全而给自己造成不便。例如自己申请的外观设计没有保留申请原始文件,发了补正之后,只能用补正附的图片更改,而补正书附图的线条质量、圈改程度使得改图的工作量不亚于重绘。

公司对专利工作的各环节都定有制度,只是对有工作经验的人,格外缺少监督。人员流动在企业是常事,基础工作的混乱给新人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,也占用了后人宝贵的时间去理顺现有档案。在此提醒同行们要注意。做好本分,不要误人误己!

大家继续发言,呵呵!
gooner  注册会员 | 2010-1-8 09:39:01

Re:积分活动十二 专利实务经验集

我在一家涉外代理,平时主要做实审,一般和客户的往来信函都是传真。但几个月前做过2个国内案,给客户发信还是用的传真,几个月后一直都没有回信。后来通过电话联系上,都称没有收到过我们寄出的信函。

这件事之后,跟国内客户联系,我都是先发传真,再打电话。国内很多客户,特别是小企业,没有专人处理专利工作,容易弄丢文件。提醒习惯了和国外客户打交道的朋友注意这一点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( 冀ICP备05010901号 )|博派知识产权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6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