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资讯/新闻] 《金融时报》 文章:专利机制应鼓励发明

2012-6-2 17:19
24303
所有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。我们都乐于拥有一些看得见的物品。但提到拥有思想(即知识产权)时,水就被搅浑了。在一个创意可以即时分享的世界里,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挑战。如果英国还打算开发新技术并从中获利的话,就必须马上着力应对这一挑战。

2011年,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8.19万件,比2010年高出10.7%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发明迸发的时代。不过,专利数量压倒了专利质量。专利变成了可交易的商品。

伦敦金融城开创的“专利互换”是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。前不久,美国在线(AOL)决定出售其专利组合后,微软(Microsoft)支付逾10亿美元买下800件专利。但专利不停地转手也有不好的一面,这催生了“专利钓饵公司”(patent troll),即专为收购可变现专利而设立的非经营实体。它们是专利战争中咄咄逼人的好战分子。侵权者会购入一批专利,然后通过谈判达成和解,即便它们自己可能是有过错的一方。这种死缠烂打的专利交易将急功近利置于发明之上。

我们必须保护专利的完整性。目前的格局是一个恶性循环:当专利受到侵犯,其价值就会降低;于是公司就不会投资进行原创性研究;然后这个循环重新开始。戴森(Dyson)每周投入研发的经费达到150万英镑。我希望公司能够保全自己的劳动果实。我需要这么做。


当我还是一位年轻的发明者时,对于自己的创意被别人剽窃毫无防备。我初次涉足注塑成型塑料领域,发明了“球轮手推车”(Ballbarrow)——一种用大球代替车轮以提高稳定性的独轮车。我的失误之处是雇了一个不够忠诚的销售经理。他背叛了我,替他的美国新雇主仿制球轮手推车。当我头一次听到这回事时,他们已开始在西尔斯(Sears)销售这种产品了。我的创意、我的产品,甚至连我的口号都被全盘抄去了。我感到怒不可遏。可我只是一个人,在大公司面前感到无能为力。但我从中得到了很多教训。

繁杂的法律问题需要大批业务娴熟的律师来搞定。我现在够幸运,因为我身边有一支法律团队,可成本很高——仅去年一年就高达150万英镑左右。这个数字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一笔负担,而对那些初创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。保护发明成果的能力,不应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大小。这种能力应当包含在制度内。

证实被他人侵权可能会花上好几年时间。那么,在问题最终解决之前,你能通过那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创意呢?德国最喜欢的方式是请求法庭发布禁令。先禁止销售某一产品,再证明其侵权属实。德国已成为许多高调专利战的战场,该国审理的专利诉讼案占到全欧洲专利案件的三分之二。过去两年,苹果(Apple)、三星(Samsung)、诺基亚(Nokia)、微软(Microsoft)和摩托罗拉移动(Motorola Mobility)都在德国当过专利诉讼案的原告或被告。

在其他国家或地区,发明成果很容易被侵犯——对此我已有所了解。多年来,我们一直期待在中国申请的一些专利能够得到批准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企业把我们的设计方案据为己有,拿它去申请专利。

英国的设计是有价值的,这让我们成为目标。Joseph Joseph是英国一家成立不久的成功公司。最近,该公司起诉中国公司宁波金瑞(Ningbo John)专利侵权取得重大胜利。宁波金瑞不但抄袭了Joseph Joseph的健康指标(Index)菜板,甚至为它申请了专利,声称品牌名称也归他们所有。如果我们信奉创意也有所有权,那么这就属于剽窃行为。

中国已表达了洗刷抄袭名声的愿望,但接下来的重要步骤是,建立一套快速通道专利制度,从第一天起就保护发明成果。

中国已具备了保护专利的“基础设施”:中国的法院办案效率高,法官们也热心维护知识产权。就在最近,浙江省一家法院邀请当地和国家级媒体进入法庭,旁听宣判,在这起抄袭案中,法庭作出对我有利的判决,此举堪称一份大胆的反侵权公开声明。

中国正在拥抱知识产权这个概念,以致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几乎使专利审查系统应接不暇。有位中国农民被授予799项专利,尽管大部分是从宜家(Ikea)抄袭的。我禁不住想,海外专利申请会否被推到申请文件堆的底层。

创意必须能够跨越国界保持自身的价值。理清世界各国错综复杂的知识产权制度,是一件让人头晕的活儿。无论我们在哪里开展经营,或与谁进行交易,国内和国际公司之间都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,大家遵守共同的规则,且都尊重创意。


我们需要记得专利背后的灵感。它们是发明的助推剂。它们用固定期限的垄断权来回报发明人的投入,作为交换,发明人将自己的技术公诸于众。自英国国王亨利六世(Henry VI)在1449年授出史上第一份“专利特许证”以来,这个制度一直就是这样的。专利能够呼唤其他人向前再迈出一步:作出发明和改进。

关于专利的辩论看起来可能有些学究味,可实际上是个人层面的事。专利不仅仅是一纸文书,也是对辛勤工作、坚韧不拔和创造力的认可。专利体现了发明人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。在美国的知识产权法院里,当事人会带上实物专利。他们拿它向四周挥舞,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创意非常自豪并下定决心要捍卫它。这象征着所有权。

这正是知识产权的意义所在。我们需要相容的各国专利制度;我们需要强制执行判决,而这一点必须尽快做到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少花时间打官司,而用更多时间发明创造。

作者为技术集团戴森公司(Dyson)的工业设计师、创始人

译者/邢嵬

原文地址:


http://www.ftchinese.com/story/001044837
分享到 :
0 人收藏
博派微信公众号,欢迎大家扫码关注:

3 个回复

倒序浏览
robinliu5  中级会员 | 2012-6-2 20:26:00
"有位中国农民被授予799项专利,尽管大部分是从宜家(Ikea)抄袭的。我禁不住想,海外专利申请会否被推到申请文件堆的底层。"

对于上述疑虑,我倒纳闷了,难道宜家不懂得专利保护吗?怎么产品上架了还不申请专利呢?如果那个中国农民申请的是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,即使授了权,也是废纸一张,对宜家也无威胁啊。如果有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,不妨告知供大家品鉴一下。

海外的申请是否被推倒文件堆的底层,这个还是请审查员们来回答吧。以我的经验,国外申请大都不是很急于授权,提提前公开的都不占多数,提前审查的也比中国申请少很多。这样的申请习惯或者策略肯定会对授权的速度有影响。但是你的最重要的申请日不会因什么原因而耽搁吧。所以,有些外国人发的牢骚有好多都是缺乏了解。
广告位说明
just  专利工程师/助理 | 2012-6-6 16:28:29
应该是外观设计,随便搜了一下
申请人 朱要成 1284项家具专利,全部是外观设计
申请人 张友全 1000项家具专利,其中988件外观设计
just  专利工程师/助理 | 2012-6-6 16:40:23
重新看了一下,被英媒关心的是江苏东风村的拼装家具
外观不实审,加上对恶意申请缺乏处罚,市场上出现的这种专利乱象
http://www.sqsc.gov.cn/art/2012/2/16/art_21_30570.html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( 冀ICP备05010901号 )|博派知识产权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6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